安德照阳关 位于安德西北1.5公里,关由山腹上下两个穿山洞组成,上洞宽70米,高80米;为古时桂西进入云南的唯一通道,据清《归顺直隶州志》载:“朝旭东升,正照洞中”,故名照阳关,照阳关的岩壁上刻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刻,笔力雄浑,照阳关地势险要,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之势,洞口的两边自古筑石下洞宽20米,高15米,长100米,解放后修通公路,使天险变通途。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北宋时,壮族首领侬智高的起义部队就在洞中扎营;清初,藩王吴三桂余部曾在上洞垒筑石墙把关(当时下洞之路未通),清末,天地会农军首领吴亚终部也曾驻扎此洞。
灵 山 位于安德街东北1公里,是一座平地拨起的石灰岩石山,山高约50米,有石阶路直通山顶,山上建有山门、亭阁、文昌庙等建筑,遍山古树,景色优美,是安德重要的旅游景点。
凯旋塔 位于安德街东南约500米,是一座六角形砖木结构古塔,塔呈三层,每层有圆窗,塔高15米,登塔可眺望安德及田园风光。该塔建于1865年,以刘永福为道的黑旗军援越抗法凯旋归来,为纪念黑旗军抗法功绩而建凯旋塔。塔因年久失修,到解放前已倒塌,1991年,安德街群众自发捐款,按原样重建凯旋塔,旅居加拿大安德籍侨胞黄振祺先生慷慨捐款建塔,使建塔工程按时完工,为安德风景区添新的景点。
鹅 泉 又名灵泉,现称鹅泉风景区,位于靖西城南6公里,风景区分两部分,即鹅泉景点和叫喊岩景点。鹅泉水四季不涸,水质清澈如镜,周围山峰如屏,景色优美,花草树木繁茂,各种植被丰富,以原生的石山灌木为主,人工种植有马尾体松、竹子等。
鹅泉自古就有“鹅泉跃鲤三层浪”之说,明成化六年(1470)年,嘉靖皇帝得知此地山川灵秀,赐名“灵泉晚照”。古时农历三月三为鹅泉“祭日”,这一天官民往泉里撒米饭,敲锣打鼓,让鱼儿争食,鱼跳出水面,蔚为壮观,故留下“鹅泉跃鲤三层浪”之说。在泉中有一小岛,建有杨媪庙,庙前立有清代《鹅泉亭碑》等三块巨大石碑,石碑所载的大都是历史以来有关鹅泉的由来及题诗,古朴典雅,是研究鹅泉及靖西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。鹅泉风景区现有主要景点有鹅泉跃鲤、古桥,岜搭书、叫喊岩等。
鹅泉跃鲤 位于鹅泉风景区中心,俗称念安,相传古时念安屯有一个名叫杨媪的老人。一天,她在叫喊(壮语地名,意为鹅坳)上拾得两个鹅卵,杨媪把鹅卵带回家,用自己的体温将鹅卵孵出,杨媪无儿无女,把小鹅当自己女儿一样养育,朝夕相伴,相依为命,后来小鹅长大,原来是两只神鹅,为了报答杨媪养育之恩,搅动田间沟洫成潭,沂流成川,使沿河两岸良田得以灌溉,人们丰家足食,安居乐业,人们为了感谢杨媪养鹅造泉之功,在潭中小岛上立庙,并把农历三月三定为鹅泉诞,自明代以来,三月三这一天,文武官员,平民百姓都来到潭边大修禊事,以祝丰年,人们还把米饭撒入潭中,群鱼拥来争食,激起阵阵浪花,故民间留下“鹅泉跃鲤三层浪”之说。鹅泉常年涌水不断,水质清洌,泉中盛产鲤鱼、青竹鱼等,体肥味美。
杨媪庙 位于鹅泉中央小岛上。杨媪庙座南朝北,原来庙中有杨媪塑像,后来又增加龙王塑像,故又名龙王庙,庙呈四方形,砖木结构,经多次修整,庙前原凉亭一座,因年久失修已拆除,庙旁立有三块巨大石碑,岛上树木葱茂,环境幽雅,有一条水泥桥与岸边相通,方便游人进入岛内游览。
古 桥 古桥是鹅泉风景区的一个胜景,古桥建于清朝年间,桥长约60米,宽1.5米,全为石灰料石组成,是由15个桥孔的石拱桥组成,长桥卧波,景色优美,气势壮观,鹅泉古桥为靖西县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古桥。
叫喊岩 位于鹅泉东北约1.5公里,叫喊岩为壮语音译,意为鹅坳洞。该洞长400米,可游览线路长1000米。岩洞走向基本沿着断层面形成,水沿着裂隙向下运动,形成了各种形态奇异钟乳石、石笋、石柱,洞内景物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,炎炎夏日之时进洞,立即使人感到无比凉爽,“蛤蚧王”惟妙惟肖,“雄狮起舞”气势磅礴,“鳌鱼顶柱”雄伟壮观,“石琴古音”古朴幽雅,“万里长城”“壮乡田园”令人赞不绝口,叫喊岩以多姿多彩,神奇瑰丽的景色被人们称之为天下奇景。
旧 州 古名那签、顺安峒、归顺土州、位于靖西城南9公里,旧州原为归顺州(今靖西)州治所在地,清顺治六年(公元1650年),为抵卸外敌侵拢,州治北迁计峒(今靖西县城)兴建州城,原归顺州址改为旧州。据清《归顺直录州志》记载;南宋末年,江西省广信府广丰县(今江西省上饶县地)人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,因兵败,张天宗率部众300余人退走广西,因途中迷路,看到这里山青水秀、林木茂盛、气候温和,就在此住下,与当地土民一起,辟垦山林,开荒造田,引水灌溉,还把内地先进技术和文化传授给当地土民,使这个偏僻的壮族山区经济文化得到发展,民众悦服,把张天宗推为峒官,把此地称为顺安峒,举宋年号,依循宋制,以驻地那签为中心,把辖地划为五个峒,每个峒分四路四甲,并设置亭田,用其收入助婚丧嫁娶、孤寡伤残,设乡塾教育土民子弟,百姓安居乐业,成为边地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绣球街 人们把旧州称为绣球街,这是因旧州自古以来制作绣球而闻名于世,旧州街有500多户人家,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,从七、八岁的娃娃到六、七十岁的老太太都参加制作绣球。绣球是旧州的传统工艺品,用彩绸作球瓣。每个球用12个球瓣组合而成,各瓣均匀对称,分别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上花卉图案,手工精细,美观大方。过去绣球是壮族男女青年相爱传情的信物。改革开放以来,旧州街群众把绣球作为旅游工艺品推向市场,使绣球随着游客飘洋过海,产品远销欧美各国。
文昌阁 位于旧州街以东约1公里,阁建于鹅泉河中的小岛上,是一座四角型三层高的古阁,阁高约15米,阁底面积约16平方米,建于明清时代,兀立水中,尤如绿带上镶着的明珠,独有风采,在河的北岸,有一座小桥可通阁里,以供游人入阁观景,也是古人对月临流琴棋书咏之处,清嘉庆年间归顺知州宋庆和挥毫题匾文日:“蔚起南州”、匾文在解放前因古阁年久失修损坏,文昌阁几经风雨剥蚀,到七十年代时已颓坏不堪,近年来,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重修,飞檐翘角,阁壁雕花描凤,古阁得以重放异彩,为旧州风景区增添了新的秀色。
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(1498—1557年),壮族,明弘治十一年(1498年)生于今旧州,是土司岑璋之女,嫁于今田阳县指挥同知岑猛为妻。她精通拳术,尤善于舞剑,身强体壮,智能双全。
1555年,倭寇大举侵犯江浙沿海地区,滨海数千里地区同时告急,明王朝命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各路兵马抗击。红经深知广西少数民族军队英勇善战,便传令征调田阳土官岑大禄、岑大寿领兵出征。瓦氏(此二人的祖母)以曾孙大禄、大寿年幼为由,请求督府允许她亲自率军征倭。督府知瓦氏有胆有略,武艺高强,便准其所请,并授予“女官参将总兵”军衔。瓦氏夫人便带领6000多名少数民族士兵前往江浙前线。她给部队定下铁的纪律:一不许骚扰百姓;二不许奸淫掳掠;三不许马踏禾田;四不许违犯军令。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。打起仗来,连连得胜。被明王朝封为“二品夫人”。后病故于1557年,终年59岁。
张天宗墓 位于旧州风景区东南约1.5公里,张天宗是顺安峒一代峒主,几百年来,历代有人出资捐款修整,墓前有一块四方形巨碑,上记载有张天宗开疆辟土的功绩,另有一块高约2米,宽1米的石碑,碑上刻写有:“大宋上大夫总理阁省兵权开辟峒主讳天宗张公墓”。墓园长约30米,宽约35米,依山傍水,幽雅肃穆。清光绪年间归顺州学正刘启元在《旧州怀古》诗中写到:“怡向颓垣听杜鹃,飘零子姓剧凄然;故家衣锦归春色,荒冢松涛锁春烟。”自清代以来,每年清明时节,当地群众都主动到张天宗墓扫祭,以寄托对开疆辟土的先人的怀念。张天宗墓是靖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紫壁樵歌 位于旧州风景区南2公里,处平(田东平马)龙(靖西龙邦)公路右侧200米,是一座石灰岩山林,山上悬崖峭壁,呈紫色,山周围浓荫绿盖,半山腰的石壁上刻有“紫壁樵歌”四个大字,为明人所刻,石壁下还刻有一首诗歌,相传古时有一樵夫,善唱山歌,天天来此打柴唱歌,久之,人们都来此聚集对歌,形成歌圩,因山壁色紫,故称“紫壁樵歌”,为靖西有名的八景之一,有“紫壁樵歌赏阴雨”之称。
土司墓群 位于旧州风景区约2公里,为明代归顺土州土司岑瑾、岑琅官及其家族等墓冢,冢呈凸项圆堡形,墓堆用石灰,砂土等混合夯成,外镶石板,上有龙、凤、麒麟、鱼、天狗和花草等动植物浮雕图案,工艺精美,墓高一般相同,高2.65米,直径3.2米,墓前设石祭台、石台阶、石华表、三长两石鼓、石麒麟等,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
虎寨腾烟森林公园 位于靖西城南8公里,因位处靖西八景之一的虎寨腾烟而得名,森林公园是以五岭林场的5320亩森林面积作为旅游项目进行开发,公园内有多彩多姿的山林景观、水库、洞穴等组成,是森林旅游、避署度假、水上娱乐的综合性旅游项目,该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,目前投入开发阶段,第一期工程投资100万元,修建观景道、度假山庄、水上娱乐等项目。
莲 塘 位于壬庄乡南约3公里,种植有一大片荷叶,周围风景优美,每当荷花开放时,一片花海尽在眼前争奇斗艳,分外美丽。成为当地著名的一处景点。